2)第七十三章 不闻孟子言乎(三)_赤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对不起程笃,也对不起县中士民的愧疚,不由地略作驻马,后顾县城。

  “县君!快走吧,别看了!贼兵说不得,很快就要追来了!”随他出逃的县丞仓急地说道。

  梁玄长叹了口气,说道:“自少年,吾苦读圣贤书。临到危难,书竟无用,无用乎?”

  由自己想到了薛县的县宰谢龟。和自己相比,这个谢龟更是无用。早知今日,当初就该如像程笃,也读些兵书,学些兵事。这样,当逢上这样的战事时,也不至於只能狼狈逃走。

  回想自己从孺子时,便即开始求学读书,儒家的圣人经典,他苦读不辍,学习、钻研了十余年,三十年前,他二十多岁时,靠着明经,步上了仕途,先为县吏、继为郡吏,后得郡守举荐,转任县丞、郡丞诸职,后来再得升迁,成为了百里之侯。蕃县,是他第三个主掌的县了。

  充足的地方基层任职经历,使他能够得以较为清楚地认识到前汉之弊政,——他最早出仕之际,包括他出任第一个县长吏时,尚是前汉。亦正是因此,因为认识到了前汉的积重难返,在王莽代汉建新的时候,他虽不像一些儒生那样,极力地为之鼓吹、拥护,但究其本心,他也是支持的。王莽被时下的儒生视为“圣人”。他原本幻想,王莽当了皇帝后,只要王莽按照儒家经典的理论来治理国家,必能一举扭转民生之艰。万是不曾想到,王莽一个接着一个的改制,固然都是根据儒家的经典理论制定的,可实行起来的效果却是极其之差!民生之艰的局面是被一举扭转了,唯非是向好的方向扭转,而是在向更坏、更艰的方向转变!

  时到如今,海内已是被搞的大乱。

  贼寇蜂起,民心混乱。

  这大新的天下,还能再持续下去么?

  三任县长吏之任,尽管梁玄不敢说,在这三任上,他都能把治下的百姓,治理得井井有条,各安其业,可最起码,前两个由他主政的县邑,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,每年郡府的考核中,他也能次次都名列前三。却这一任,这一在蕃县的第三任,他落了个城不得守,出逃之收场!

  这一通对於“圣贤书临到危难,竟无用”的感叹,梁玄实不仅是出於对自己不能守住蕃县城的愧疚而发,也是为王莽代汉,於今看之,究竟是对是错的反思、迷惑。

  县丞不知他的感触,说道:“县君,什么时候了!还发感慨?圣贤书岂会无用?治民之术,尽在其中!快走吧,县君。咱们先去鲁县郡府,将蕃县失陷情形,禀与府君;然后请得郡兵,咱们杀将回来,候将此伙贼击走以后,……县君,蕃县之生民治理种种,还是得仰靠县君!”

  约略听到城南、城北方向,都传来了贼兵的喧嚣,料是贼兵已知西城门开了,因皆在往这边奔来,此地不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pcem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