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一百一十二章 如鱼之得水也(二)_赤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那位逃走的海西县令在去年向郡府上计时,害怕自己在郡中的考核中名次靠后,主动暗示钱均等门下亲近吏们帮他造假的。

  投机钻营,弄虚作假,这类的人,古今皆有,中外无别,这些且亦不必多说。

  唯是弄了虚,作了假,地方官的荣华富贵是保住了,最终吃苦的仍还是底层的百姓!

  虚构多出来的民口,地方官、吏知道是假的,朝廷可是不管真假,既然报到朝廷来了,地方就要按这个户口数目给朝廷缴税、服役。

  田税什么的不说,只人头税、按丁和按户征收的固定税目,便计有算赋、口钱、更赋、訾算多种。

  算赋如前文所述,年十五以上的成年人,每年每人要交一百二十钱的算赋,没结婚的女性倍算;口钱是年七岁到年十四岁的男、女孩童,每年每人要交二十三钱。算赋的用途多与军役、军需有关。口钱原是缴二十钱,“以食天子”,供天子用的,前汉武帝时多加了三钱,“以补车骑马”,乃为算赋的补充,这多加出的三钱亦是供为军用。

  更赋是代役钱。前汉之徭役分为内徭、外徭两种,每年服役一月,此是内徭;成年壮丁,每年须当戍边三日,这是外徭。“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”,这怎么可能做到?内地的百姓每年跑到边地,只为服三日役?明显是不现实的。朝廷的这个规定无非是巧令名目,为了敛财罢了,遂有了更赋,用钱代此每年戍边三日的外徭。成年男丁,每年每人要缴三百钱的更赋。

  每户百姓,按其家訾之数目,每年还需要缴訾算,即财产税。前汉通常是有訾万钱,纳税一百二十钱。因为内忧外患,内则起事造反者日众,外则匈奴寇边日甚,财政极度紧张,就在今年,前不久,王莽刚刚颁布了一道诏书,诏令“一切税天下吏民,訾三十取一”,将前汉的訾算标准改成了三十缴一,家訾三十钱,便需纳税一钱,以十万家訾的“中家”计,依此财产税的标准,每年需缴訾算三干三百三十余钱,百万家訾的“大家”,每年要缴三万余钱!

  单只这几项税,一个五口之家,按夫妻两人,三个孩子这种人头税等缴得算是较少的人口构成,和家訾两万的“贫户”之家庭财产的数额计算,一年就需要共缴八百四十九钱。若按王莽新下訾算诏令计算,则一年共需缴赋、税一干二百七十多钱!

  这还没有算上田税、六畜税等项。

  虚构出一户百姓,每年就得给朝廷多缴纳这么多的税,这些钱从哪里出?

  羊毛出在羊身上,只能是从本县真实所有的那些百姓民户的身上出,而且绝不可能是从富户右姓那里得来,只能是从本县的贫户、小家等底层百姓那里盘剥得来。

  被沉重剥削、被沉重压迫的总会是底层的小民,此亦古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pcem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